乡村振兴旨在让乡村重新焕发魅力,蕴藏在乡村的中华文化可以延续和崛起,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和创业人才回归乡村,产业得以振兴,农民得以富裕,乡村变得更美。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于临沭县考察
#01
初识于家山
Getting to know Yu Jiashan for the first time
于家山村位于临沭县青云镇东北部,全村人口1231人,常驻人口不到全村人口的二分之一。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柳编代工和种植红薯、花生、小麦等传统农作物。
于家山村是传统北方村落,河道穿村而过,村落里面的房屋大多保持着最初的模样,石头垒砌的墙体,毛草铺就的房顶,如今像这样的原始村落已经越来越少了。
∆于家山村改造前状态
#02
见微于家山
from the first small beginnings one can see Yu Jiashan will develop
设计整合,现场调整,村民参与
在项目开始的初期,设计师团队扎根村庄详细调研,了解村庄急难愁盼的问题,深挖村庄历史渊源、产业特色、文化底蕴,均衡多方利益需求,着眼村庄长期发展的目标。紧跟规划设计施工各个流程,及时解决出现问题。
∆设计跟踪服务
项目在施工建设期间,各部门领导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强调突出产业特色,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紧紧围绕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增强安全意识,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领导莅临指导
∆地瓜书记助力
在村委会的协助下,动员村民加入村庄建设,盘活村庄闲置资产。设计师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秉承新旧结合理念,进行设计提升。既保留原始乡村味道,又带来新的感官体验。
∆施工现场实照
#03
新生于家山
Born in Yu Jiashan
春风吹又去,十里飘薯香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改造绝不是将城市中景观设计手法用低成本再现出来的一锤子买卖,而是兼顾后续管理维护和产业运营的一次长期过程。
∆于家山业态分布图
基于于家山村特有的地瓜文化基底,秉着“让乡村回归乡村”的设计理念,力求用长期的视角、全方位的思考方式,以研学产业为先导,为于家山村找到可持续、系统性发展之路。
∆产业实景
在景观、建筑升级改造中,保留传统乡村味道,推动产业升级、文化融入,引进文创教育、艺术展览、户外宿营、乡村民宿、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同时,于家山村传统的第一产业农业也进行了发展和升级,地瓜种植遍布全村农田,主打地瓜文化宣传和乡村休闲研学游。于家山村正朝着一二三产业融合,着重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形式发展。
∆十里薯乡标志
∆龙门薯院
∆耕读薯院
∆薯香小院
∆归雁薯院
∆共富商店
∆瓜瓜乐园与瓜瓜露营项目地
∆承载乡村记忆的场景
#04
共襄于家山
Together in Yujiashan
因地制宜,回应乡土
于家山的有机更新,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为游客提供了乡愁体验地,为孩子打造了自然课堂,也为乡村振兴探索着一条新的路径。于家山村的变化得到了公众认可,建设成果收获了多方喜爱,也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纷纷体验萦绕着甜蜜气息的乡村生活。
丰硕的建设成果,也吸引来金凤凰的入驻。由临沭利城文旅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天人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家山村委会,共同成立山东于家山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助力于家山良性运营发展。
∆领导现场视察指导
∆村民共同参与
△受到多方喜爱
结束语
END
如今于家山村作为中国地瓜第一村,以地瓜为主题,突出生态、特色,科学规划,倾力打造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样板区。情系群众的地瓜书记、学成归来的鸿雁、众多年轻网红、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怀揣共同富裕的梦想,建设着美丽家园。一幅农家画,百里乡村诗,深深吸引了村民、网红、名人、游人打卡驻足,留恋回忆。
十里薯乡于家山,北纬35°甜,欢迎您来品尝!